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桓温灞水之鉴 宋 · 李舜臣
 出处:全宋文卷五八五四、江东十鉴
臣闻晋自永和以后,中原兵火之劫未艾,而毡裘异类,纷然而割据之。
苻健,氐之遗种也,而据关中
姚襄,羌之遗种也,而据河南
慕容氏鲜卑之遗种也,而据河北
大抵江淮以北,秦陇以西,尽为毡裘之聚,晋之群臣相与熟视其代兴,而莫敢谁何。
桓温以一世之豪,锐意讨伐,频年举众而搏战中原,如捕蛟螭,攫虎豹,不肯少容其纵。
初征苻健,而遂至灞上灞上,即今永兴之灞河也。
次征姚襄,而遂至金镛,金镛,即今河南洛城也。
次征慕容氏,而遂至枋头,枋头,即今河北卫州也。
军三出而三立奇功,批亢捣虚,直搏贼垒,其克敌制胜之功,抑亦壮矣!
惜夫勇虽有馀,而进锐退速。
其北伐之师,虽则入中原,而类皆巽懦观望而返。
返自灞上,而关西则望绝;
返自金镛,而河南之望绝;
返自枋头,而河北之望绝。
非惟不足以救斯民涂炭之祸,而适足坚斯民从贼之心。
尝原其所以侮,金镛、枋头之失,则实自灞上之役始,深可为之痛惜也。
关西之俗,鼓义慷慨,遇真人则欣慕,闻义师则响应。
高祖入关,则争具牛酒;
武持节,而喜见官仪;
宋武西入长安,而感泣愿留;
广平王收复京师,而欢呼夹道。
然风声之所激,虽且翕然而集,而拯救之不利,则俄亦涣然而漓。
邓禹之至冯翊,三辅益尝争赴矣;
之逡巡北引,则旋归盆子。
诸葛亮祁山,三郡盖尝遥应矣,而亮之迟疑不进,则还附曹真
当其闻风趋附而鳞集辐凑者,不可不疾乘其会而慰安之也。
方温之至灞上也,关中之父子兄弟持牛酒以迎劳,望官军而感泣者,无异于汉。
是时苻健之在长安,仅以羸卒数千,而退保小城,其势固已岌岌。
使于此,因秦民悦附之心,鼓义师锐胜之气,如子仪阅兵南州之日,以至诚而动众,如李晟进屯渭桥之时,以忠义而感人,夫然后进旗鸣鼓,航一苇以至灞河,则苻氏之遗种,当厥角稽首,以献降款于军门。
不然,则三秦豪杰,必将内搏苻健,而开门以纳官军矣。
岂意不能然,当此屯军灞上,隔长安才一水,睨视长安之楼橹,四顾徘徊而不敢进。
未几而回辕反旆,轻徙降人三千馀口出于蓝田之南,此何为也哉!
温之所徙,其果秦中之豪杰乎?
抑亦系累老弱,而归以夸兴于江东者乎?
温之在灞上王猛被褐而谒之,责之以长安咫尺,不渡灞水,而三秦豪杰所以不至,则其所徙者,非豪民也。
夫陇上多豪,山西出将,盖风土使然。
而先汉之世,又徙六国强族十馀万户于关中,是以秦之豪民日益增众。
逮至西晋之末,苻洪尝说石虎徙关中豪杰以内实京师,而都督流人之号处于枋头,其后苻健卒因枋头馀众以入关。
姚弋仲亦尝说石氏徙陇上豪强以虚秦陇之心腹,而弋仲安西之号处于清河,其后姚苌卒因西州强族以兴渭北。
关中豪杰雄盖一世,以关中之豪而复攻关中,则何往而不济?
温之所徙岂豪也哉?
王猛之在当时,极谈世事,议论英发,如一人,盖可敌关中豪杰十万,而款接未几,旋复谢去,卒使留佐苻坚,为晋人心腹之患几三十年,非惟不能籍以攻苻健,而又不能招猛以归晋室,何温之忍为此举也!
大抵温之北伐,初但欲以功名取时望,非果必攻必取,荡其巢穴,而为混一华夷之计。
是以其后虽再取金墉,入枋头,而旋即班师,中原之地,若不能一朝居者。
其视灞上之役,同为一律。
观其洛阳之役,王述初无事实,徒欲以虚势威朝廷,而温之议果寝。
枋头之役,郗超谓乃今盛夏之际,可以径造邺城,而牵引日月,竟不能决,则其行兵用师之意盖可见矣。
其所以威亵而不张,兵退而无怍,其兆于灞上之役乎。
虽然,温之豪悍,可以笞箠羌夷,扫除丑类,而中原三入,皆不克有终,岂固乐为此哉?
尝试循其迹而逆观之,则所以疑温之心,而启温之纵者,当时君相不为无失也。
且温之跳梁暴横,固一世之老奸,而果敢激烈,亦一时之豪杰,笼络驾驭,如汉祖之所以待韩、彭者,则其智力当为国用,不然,则屏之斥之,勿使之容易弄兵可也。
晋朝诸公则不然。
会稽道子之徒,顾以有征蜀之功,疑而不用,温之众才达武昌,而遽以驺虞幡住之,攘戎之手,羁制于荆襄之间,而乃以殷浩之晚才,进当征讨之任。
逮夫洛之败,始拜表辄出,而朝廷止之不能,于是有轻朝廷,而无必取中原之志。
其师之迭出,姑欲辉戈耀甲,间立奇功,以服时望而要九锡耳。
夫以温之才力,朝廷不能用之,而乃使用朝廷,举十万之师,出入往来,一任其所为,而成败进退,未尝一问,卒使英雄果敢之气,变而为跳梁跋扈之祸。
当时无政,一至如此!
其所以不能尽复中原者,岂独用兵之罪哉?
实当时君臣有以启之耳。
而或者乃以为兵轻果,利于速战,旷日相持,则其锐气自挫,故桓温用之以征中原,虽暂能于前,而旋复失利于后,其厚诬江东也甚矣。
兹故极论其所以成败之迹,而为江东一洗之。
丘枢密 南宋 · 程珌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七八一、《洺水集》卷一九
帝思旧㢸,朝登大臣。
再领陪京,一新使命,既洽周邦之愿,更怀异域之心。
窃尝数往以知来,每叹乱多而治少。
倘天心之未厌,当世变之或萌,必生其人,以善厥后。
桐宫之变有伊尹,殷监之变有周公
浩然往闻,暨我昭代。
方英皇出继之始,允赖范、韩;
逮靖康出从之时,亦资李、赵。
顷者无故,乃辄造端,边境之祸忽兴,奸臣之事继起。
沔水之痈疽未决,淮壖之疮痏未消。
谁为国忧,恃有公在。
某官魁杰一老,更历三朝,用舍系中外之重轻,进退合圣贤之出处。
初同贾傅,弱冠而献忠言;
晚比渭滨,黄发而佐基命。
是皆天意,夫岂人为?
经纶遍于江湖,忠信行乎蛮貊。
畴谓回纥之多诈,独谅子仪之至诚,使片言而或行,将百世而可恃。
止非或尼,胡遽不悦于小人;
义岂终辞,今顾急求于吾子。
虽志足以御六气之辨,道足以济万物之,不轩不冕而内乐自荣,非石非金而至仁自寿。
然上天之责孰任,而苍生之望方颙。
顾坚卧丘樊,犹足为宗社之镇;
矧出临要害,固宜消奸宄之心。
威灵远畅而荒服怀,恩信不渝而流离复。
倘蜀有辟,果何烦刘澭之行;
若黯在朝,自可耸淮南之听。
蔡鄙既定,晋公可归。
虽幸憸壬之亟除,毋谓太平之坐致。
继自今者,必有事焉。
吏习弛而民力穷,国计空而军政坏。
若是数者,须公一来。
某自始有闻,为喜不任,千里悬隔,一纸稽迟。
夫子不动心,固已得行其道矣;
诸生且待我,夫岂剸言此猾哉。
丘枢密 南宋 · 程珌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七八一、《洺水集》卷一九
受殊异之知,宁俟荐扬而后见;
却纷拿之请,独能意向之莫摇。
既无烦挟贵之书,复不事陈情之牍。
是直期于古道之振,夫岂徒为世俗之云。
喜动慈颜,谊激壮胆,辄纡胸臆,少露话言。
伏念某分无孝基必贵之资,徒抱虞翻不媚之骨。
窃考自修于平日,未尝辄悖于古人。
其为学也,脱落注笺,简斥枝叶,撷百氏以自恣,渔六籍以为归。
其植志也,顾饬宫庭,激昂气节,颇欲自立于当世,不忍苟同于众人。
一生忽忽四十年,十事往往八九失。
盖年齿若孔文举,已能论荐于祢正平
今岁纪如欧阳詹,乃方求知于郑相国
倘或者有一旦之遇,则亦何计十年之迟。
惟每观今时事势之难,已无复前涂徼倖之望。
弄琴徽而邀月,高谢世纷;
开诗卷以临风,静陶天性。
唯是户门责重,庭闱望深。
况内视储蓄,颇不污凡;
而外量气力,亦复健武。
怅此日之可惜,欲乘流而且行。
奈何涉世多疏,受资甚僻。
方当俗好驰骛之地,每怀天下深长之思。
闭门造车,叹未尽古今之变故;
临岐正辙,恐复无先后之规模。
低回事机,拘挛世法。
进而拱揖阶除之下,大要不过寒温;
退而杂遝寮寀之间,仅能相与酬酢。
初无小异,自拔常人,何所见闻,忽勤顾盼。
期望弘远,教诲绸缪,问念累及于亲舆,区处不遗于岁剡。
凡所蒙被,莫知自来。
念荐纸之五番,畴不能集;
独师门之一履,寔足为荣。
某官孤忠耿于一天,雄名重于九鼎。
有若治乱废兴之变,已照烛于胸中;
故凡康济平定之规,可转圜于掌上。
用而未尽,举以为疑。
十年从绿野之游,一日为苍生而起。
惟抱负隆中之才略,故渊源夹谷之事功。
吉甫宪周,资兼文武;
姬公分陕,身任安危。
敌情最深,终不逃裴度之隃度;
戎心虽诈,亦洞知子仪之至诚。
片言镇举国之浮,一身为四海之蔽。
虽山林梦想,每欲往而辄留;
然鼎鼐勋名,终未偿而不已。
念悬冰之鉴,已非世之可及;
况相马之法,于所阅以尤多。
啍啍诞诞者或取其小才,荦荦沈沈者又观其远器,不以细行废物,不以兼长望人。
唯是天之降才,物亦多类。
奔逸不足,或可致千里;
曲谨之夫,不能守一瓶。
故怀尺寸之技者多挟以为奸,而乏寻常之资者又愚而无用,贪者好货,刻者戕民。
迂僻之士不可语圆机,智诈之人难与临大节。
浩浩烟海,悠悠尘埃,固应不快心者多焉,姑用半开眼而已耳。
宜得茂异,少副高明。
又况上无公言,下无特操,难于求举,莫甚此时。
夫何兼收,讫成滥取。
爱之至故誉之亦至,未免过情;
许之深则责之必深,惧不胜任。
外观美矣,自视欿然。
文学徒润其身,而政事乃及其人,敢不佩先正之训;
行谊既脩于家,而风化可覃于国,更当师古人之言。
是或可勉焉,亦有难能者。
望神仙家三馆之地,正坐骨凡;
韩魏公四面之才,曷应时用?
顾此事谁与料理,恐我公终费安排。
或洗昏而发蒙,或推前而挽后。
然下之事上,犹未见于功业;
而上之下,特有取于语言。
宁知衡听之差,悉自舌端之误。
侈谈无当,马谡得以惑孔明
实论未孚,尹纬无以动景略
鬷蔑以自言而执手,然许靖以不言而致身。
取其虚名,夫何殷浩之欺世;
爱其实学,又如张禹之误君。
历考载传,类难差择。
载念宿昔,有意依归,未知承学之方,骤拜举员之赐。
窃甚惭于素志,终有望于严师。
某谨当书子张之绅,避曾参之席,佩而勿失,依以有行。
阳鱎鲂鱼,夫既取大而遗细;
神龙蝘蜓,岂其舍己以从人。
要当匿光景于无闻,又付乘除于有数。
渴如可忍,固当师后饮之人;
事或投机,亦不避得时之驾。
凡昔人之所已致,与今日之所得为,虽不敢矫激而取名,亦何忍苟容而为说。
能分半石髓,恐可脱前生之钝根;
浓熏一瓣香,决不坠斯文之衣钵。
秦参政1131年 宋 · 李纲
 出处:全宋文卷三七四四、《梁溪集》卷一三○
伏审祗奉帝俞,入参政柄。
方正人之登用,知善类之有依。
纶綍既颁,中外胥庆。
恭惟参政太中秉心克一,经德不回。
金百鍊而弥精,草疾风而知劲。
奉銮舆以北狩,岂人能为;
持汉节而南归,殆天所相。
宜有褒崇之典,式彰卓荦之忠。
果被眷求,进陟廊庙。
吉甫用而周邦咸喜,士夫亦与于荣观;
汲黯在而淮南寝谋,寇盗不难于销弭。
伫嘉猷之入告,致中兴之可期。
天意将回,人心攸属。
而某披风惟旧,慕义素深。
端卿绝域之行,虽云无补;
子仪未遇之日,庶或当仁。
属久困于谗波,幸生还于瘴海。
天地之恩厚矣,蝼蚁之报蔑然。
丘壑养痾,嗟病牛之卧垄;
岩岫散发,遂脱兔之投林。
然而王室安则天下安,四海定则此身定。
方国步艰难之际,可谓曰忧;
闻荩臣汇进于朝,云胡不喜
愿展尽于底蕴,以扶持于颠危。
垂老山林,亦受帡幪之赐;
大书竹帛,行柱石之勋。
尚慎鼎茵,益绥福履。
仰以副于注倚,俯以慰于具瞻。
颂咏之诚,倍万常品。
强国本劄 宋 · 王洋
 出处:全宋文卷三八七一、《东牟集》卷九
某尝谓天下之病,治则隐,乱则见。
其隐者固非素隐,惟当路者蚤夜以思,务求去之,而又有能言之士助成于下,故小病之不积,大病之所以去也。
其显者,固非骤显,惟当路者不蚤夜以思,务求去之,而又未有能言之士助成于下,故小病之弗除,大病之所以成也。
某不敢以久远喻,请以近事明之。
宣和以前,大病有二;
靖康之世,大病有一;
今日之势,大病有一。
病于往者,弗治而显矣,复何言哉;
病于今者,尚可治使隐也,可不念乎?
所谓宣和之二病,何也?
曰请谒也,曰贪功也。
惟请谒之风行,故刑政不修,廉耻不立,善者不劝,恶者不惧,而内乱成也。
惟贪功之说行,故新政事,作礼乐,辟土地,失盟好,而外难起也。
所谓靖康之一病,何也?
曰两宫之间不能无间言也。
王黼之祸坐于蔡京师成之死急于童贯
人皆以谓事之本原,固有所在,推是言之,事多倒置。
此所以内外之势离而弗合,无强枝辅,故远夷再举,而京师为墟也。
所谓今日之一病,何也?
曰国本单弱也。
明皇之世,河北难起,而灵武之师肃宗帅之;
至德之世,两京复陷,而子仪之师广平统之。
迩者,远夷近在江口,命将出师则其势轻,六飞临戎则其事危。
方此之时,若选取近属之贤,为上出征,抚我六师,官以京尹之贵,假以宿卫之重,远夷闻之,知天子恢廓大度,天威赫然,庶几其亦慑也,况行伍之士乎!
若所以固根本、强宗社、重朝廷,其为无疆之休,有未易尽言者焉。
至于誓命之礼,揽御之方,事在朝廷,了无可疑。
执事当路而不务早夜以思,指是为急,恐伤上意,置而弗言,乃欲理当世之务,使不失叙,非愚者所能知也。
干冒威严,不胜战悚之至。
傥或可取,愿设施。
平戎十策 其六 置兵根本 北宋 · 张方平
 出处:全宋文卷七八四
用军决胜,在乎统帅
统帅不一,则威令不行,不相为用,非成功之势也。
近观唐时元济淮西之诛,庆绪相州之围,成败之由,其事可见。
淮西之师,中外疑阻,以用裴度宣慰使才至师,诸将各图立功,惟恐在后,故元济卒擒焉。
相州之围,子仪、光弼皆在,非无名将也,以九节度之师不相统制,但用鱼朝恩观军容使,故相观望,卒以溃归。
环庆鄜延泾原等路各有部分,莫相统领,臂指伸缩,当从中御,机宜缓急,势不相及。
夫同舟而济,胡越一心,利害背驰,则为路人矣。
臣伏唐氏制度,方面重权,不欲专授戎帅,故命皇子弟为元帅节度大使,而藩帅但授副元帅节度副大使长史行军司马,亦或命宰臣遥领节度副元帅者。
今自陕以西,永兴当咽喉之要,大河之南,褒汉之北,荥阳之西,输馈供亿,此其都会。
臣愚窃以为大军根本,宜驻此地,而置陕西处置招讨使之名,应鄜延环庆泾原诸路皆节度之,其大使请自圣心选置,留止都下,使遥领之。
择命大臣才望威略可任以重者为副大使,行大使事,以永兴为治所,以临制诸路。
凡缘边城戍要害控扼之处,为寇冲突,或邀袭讨逐,当得邻道相会合应接者,听其处置焉。
此则权用虽在外,而柄鐏实在内,轻重相持,易以移改,盖驭将之要道也。
举人于观大理寺丞 北宋 · 王安石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三六八、《临川先生文集》卷五一
敕某:方今漕频海之盐以食东南,而收其息以佐有司之急。
仓庾之官,一失职而至于耗恶,则足以匮国而伤民。
故称举能吏而待之厚赏,所以劝也。
尔从其事,能有成劳。
丞于理官,往践无懈!
可。
集贤相公启1048年闰1月9日 北宋 · 王安石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三九五、《临川先生文集》卷八一、《启隽类函》卷一八 创作地点:浙江省宁波市
为吏南州,抗尘末路。
处洪钧之大器,小以自持;
瞻英衮之尊踪,孤而难附。
恭惟法宫议道,贤业熙天,燮精祲之至和,纳亨嘉之盛福。
伏惟某官乘堪舆浩直之气,为庙堂倚平之材,逢辰清明,发策高妙,垂绅近署之列,直笔中台之端。
龙阁之富图书,密承顾问;
蜀部之风教化,遂协都俞。
遽促锋车,入参鬷嘏
旋属圜虚耀狼角之色,狂寇毒清河之民,击义节以请行,先堂兵而制胜。
淮西入命,晋公大宣慰之名;
朔方燀威子仪幕府之盛。
尽刘大憝,入奏元功,式尊通宰之荣,上正文昌之坐。
方将图讲熙事,修举治纲。
坯冶一陶,辅成于醇化;
箫勺群慝,跻格于太宁。
顾惟平进之微,获此庇晖之下。
伏希上为国体,保固台严,西首钧庭,下情无任云云。
尚书度支员外郎郭公墓志铭1054年 北宋 · 王安石
 出处:全宋文卷一四一五 创作地点:河南省开封市
公讳维,字仲逸
少好学,有大志。
年二十五,起为泰州司理,调泰、真二州判官,以能闻。
真州之酒税,丁母忧
服除,改著作佐郎,知南丰县
俗喜讼,令始至,豪猾辄搆事入县,察令能否。
公至,即得其妄,穷而徙之,由此无敢犯法。
新都县,又以治称,既去,民思之,相与绘公像祠焉。
使者荐其材,就知雅州
王蒙正姻连明肃太后家,侵民田几至百家。
有诉者,更数狱,无敢直其事,诏公治之。
其行也,人为公惮。
公至则拔根擿节,不漏毫末,以田归民,蒙正坐除名。
既归,天子目之,赐之朱衣,得尚书屯田员外郎、知常州
至州,索宿奸数人流之,州以无事。
提点淮南刑狱,吏不治,道闻公至,往往豫以事求解,部中肃然。
度支以卒,庆历二年正月也,凡仕二十七年。
公刚毅能断,当事勇,不自恤。
繇景德、祥符之间,四海平治,宽文法待吏,而吏乃相习为遨嬉浮沉者,或按一吏,则交议群诋,以为暴刻生事。
日浸月积,而民敝于下矣。
至公始按吏,而独急于权倖。
有大臣出镇扬,不治,曲以礼事公,公奏斥,不报,既代,犹斥之,以是被按,一无憾言。
以声威闻,而所至即有惠爱。
某赏羁游过常,里中民有以亵语相骂者,其长者怒曰:「尔欲忘郭屯田邪」?
盖公在常以此治其民,时卒已九年矣,犹不忘之。
惜乎朝廷方欲显用,而公已不幸。
其出于治者,犹未足以尽其志,故不悉书,特掇其一二而存之,此足以见公之志也。
祖某,不仕。
父某,赠殿中丞
母刘氏,仙源县太君
妻张氏,南阳县
子男三人:先正,乌江县
聪正,举进士
祥正,星子主簿
女六人。
以某年月日葬公于某处,公之里也。
将葬,先正等以今司封员外郎赵諴书来乞铭,先人与公祥符八年进士起,而公子且与某游,有好也,铭不敢让。
铭曰:
翼汾阳子仪始王
德完遗粹,功盖于唐。
宜享世泽,流如海长。
原原南寓,孰嗣而昌?
公生而明,刚简自徇。
拔身贫羁,谊不辱进。
苏穷斥奸,惠立威振。
而年不长,志不时尽。
既奋既材,天奚弗憖?
刻铭在幽,来者之感(《临川先生文集》卷九五。)
镇:原脱,据龙舒本补。
十七日夜当可去非观月而子仪进道与仆皆不在焉当可有诗辄次韵 宋 · 郭印
七言律诗 押先韵
月过中秋色尚鲜,赏心未厌惜流年。
琼杯不许三人共,桂魄难同两夜圆。
碧落无云星避彩,清辉满座烛销烟。
新诗唱罢应愁绝,影入珠帘照客眠。
于子仪观见赠二十韵 宋 · 郭印
壮岁悟修性,磨砻谢圭角。
堕身尘网中,意气翔寥廓。
动遭白眼观,罕识黄金诺
圣贤皆吾心,所读真糟粕。
妙处谁与语,此道今萧索。
西施嫫母,本身非美恶。
掩关学宴坐,浩气合冲漠。
身世鸿毛轻,利名蝉翼薄。
兀兀寡知音,头童齿将豁。
向未得良友,杯酒屡同酌。
见我辄倾倒,清音听明铎。
马队骧天骥,鸡群昂野鹤。
新诗续风骚,久矣无此作。
词锋敏而锐,百献敢一酢。
愿君偃戈矛,使我坚城郭。
中虚道自来,大信本不约。
养兹百鍊金,劫火难销铄。
心法两俱忘,无解亦无缚。
参乎一以贯,回也不改乐。
富贵何足云,侯门空赭垩。
伯求 南宋 · 陈著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一○二
帝倚经纶,民歌衮绣。
俊烈继澶渊之躅,昔易而今尤难;
亚师开淇澳之封,勋高而赏未称。
律钺举夏官之旷典,鼎折垂秋壑之修名。
恭惟某官手援乾坤,忠贯日月。
天台四万八千丈,生才夫岂偶然;
中兴一百三十年,评功谁出于右?
安危攸寄,夷险弗渝。
草木知名,蛮貊之邦行矣;
金石励志,宗庙之灵闻之。
恢乎全能,卓有高识。
致广大,岂虚喝者比;
尽精微,匪琐隘所知。
武侯治巴蜀之规模,开布广集;
晋国昌黎僚佐,魁磊宏深。
凡此设施,谁其企及?
儿童颂君实,公亦何心;
父兄视子仪,士皆用命。
顷亡人之盗政,致狂胡之寇边。
回思去秋,曷至今日。
旬宣远驻,本由奸计之害贤;
声援近连,乃见皇天之祚宋。
传犬羊之偷渡,拥貔貅而疾驱。
彼但乘候吏之不虞,亦岂料令公之忽至。
军情感奋,狄胆顿寒。
尘氛八阅月之缠延,腥膻数千里之蹂践。
孰酝透鄂之毒,孰兆踰湘之妖,孰蔓衅于寿兴,孰稔灾于临瑞?
豫章之郊邑,与康庐之山川,郛堞虽全,聚落多毁。
投机勿容穟,讵宜汉贼之两同;
乘舟而遇风,奈何秦越之相视?
凛若建瓴之直下,非但积薪之将然。
败绩滔滔,凡东倾而西仆;
纯忱炯炯,独左支而右吾。
义不与之俱生,众皆乐为殊死。
誓天对越,随地扫除。
昔简编,纪大功烈。
次山磨崖之颂,顾禄儿之荼毒已深;
誇公异露布之文,然奉天之播越颇久。
矧江沱之不竞,书胜捷者无多。
谢氏淝川,兵听指踪之归一;
虞公采石,敌方求济于未登。
孰比今兹,夐超亘古。
深惟社稷之计,正欲图安于未危;
忍贻君父之忧,何待救祸于既极。
备殚忠力,迄奏肤公。
振声威于体统散漫之中,复境土于要害湮夷之后。
释俘累者,奚啻三万口;
脱锋刃者,岂直亿兆人。
喜溢重瞳,欢腾生齿。
长江而鏖雠虏,不数公瑾之英雄;
挽天河以洗甲兵,真若少陵之诗咏。
某寒乡晚出,末学无堪。
兹逢魁柄之维新,俾以谫材而掌故。
理当屏汰,敢独祈庇厦之私;
时际肃清,盖上为宗枋而贺。
脩辞冗,犯分凌兢(《本堂集》卷六四。)
此题似有脱文。